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123-4567

    电子邮件

    vip@liuliangwuxian.com
  • 掌上康养APP

    随时掌握企业动态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admin 管理员
未知星球 | 未知职业
  • 关注0
  • 粉丝0
  • 帖子6
精选帖子

做疗愈赛道,从这三点入手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25-9-24 19: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在的人越来越需要“疗愈”——职场上卷到内耗,生活里敏感焦虑,刷手机时总希望能刷到一句“说的就是我”的话,找到一点被理解的安慰。可很多人做疗愈内容,要么满篇空洞的鸡汤,要么只讲大道理。其实做疗愈赛道不用复杂,抓住“戳中痛点、赋予身份、解决现实问题”这三点,就能做出让人动心的内容。
wechat_2025-09-24_194435_226.png
图源网络,侵删
    一、先戳中“不敢说的痛”,再给“能落地的方”
疗愈内容的核心不是哄人开心,而是让人觉得‘我被看见了’。那些藏在心里、不好意思跟人说的情绪痛点。
比如“明明没做错什么,却总怕别人不高兴”、“晚上躺床上,脑子像放电影一样停不下来”、“越想做好,越做不好,陷入自我否定”。这些才是流量的入口。
做这类内容,要遵循“戳痛-解释-给方法”的逻辑。比如写“内耗”主题,标题可以直接戳中:《为什么你明明没干活,却累得像跑了10公里?》。
开头先描述具体的痛:“早上定了10个待办,只做了3个就没力气;别人随口一句评价,能在脑子里反复想3天;甚至刷到‘别人过得好’的视频,都要偷偷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差劲”。先让读者找共鸣说“这就是我”。
然后,不用讲复杂的心理学理论,用通俗的话解释原因:“内耗不是你‘玻璃心’,是你太想‘做好每一件事、让每个人满意’,把太多精力花在了‘想’上,而不是‘做’上”。
最后给2-3个简单到能立刻用的方法,比如“3秒停想术”:当脑子里开始反复想一件事时,立刻在心里喊“停”,然后起身倒杯水、摸一下桌子。用身体动作打断思维循环,比“别想了”的叮嘱管用10倍。
读者要的不是“你教我怎么变完美”,而是“你懂我的痛,还告诉我怎么稍微舒服一点”。越直白的痛点、越简单的方法,越能让人记住你。


    二、把“缺陷”翻成“天赋”,帮人找到“我原来很好”的底气

很多人的焦虑,来自“觉得自己不够好”:敏感的人被说“玻璃心”,内向的人被说“不合群”,喜欢独处的人被说“孤僻”。
他们心里其实也在怀疑“是不是我真的有问题”。做疗愈内容,与其说“你要自信”,不如帮他们重新定义“自己的不同”,把别人眼里的“缺陷”,变成独有的“天赋”。
比如写“高敏感人群”,别只说“高敏感的人要学会抗压”,可以换个角度:《你不是“玻璃心”,是能接住更多温柔的人》。开头点出他们的委屈:“别人觉得你‘小题大做’——朋友没回消息,你会想‘是不是我哪里说错了’;看电影哭到抽,别人说‘至于吗’——可你只是比别人更能感知到情绪里的温度”。
然后赋予新的身份认知:“高敏感不是脆弱,是一种‘情绪感知力’的天赋——你能注意到朋友语气里的低落,能发现路边小花的绽放,能在平淡的日子里找到别人忽略的小美好。这些不是‘多愁善感’,是你和世界相处的独特方式”。最后再给一点小提醒:“不用逼自己‘变迟钝’,累的时候就躲起来看会儿书,你值得被自己温柔对待”。
这种内容的核心是“懂”——懂他们的不被理解,懂他们的自我怀疑,然后用一句话帮他们“松绑”:“你没有问题,只是你的好,需要用另一种方式看见”。当读者觉得“终于有人懂我”时,你的内容就已经走进他们心里了。


    三、别聊“空泛的情绪”,要解“现实的难题”
有人做疗愈内容,总喜欢聊“要热爱生活”“要接纳自己”,可读者看完会想“我也想啊,但职场压得我喘不过气,房租还没凑够,怎么热爱?”。疗愈不能脱离现实,要把“情绪安慰”和“现实问题”绑在一起,给读者“既能舒服,又能解决事”的价值。

比如写职场疗愈,别只说“别卷了”,可以切入具体问题:《为什么你越努力,越容易被职场压垮?》。先点出现实困境:“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走,报表改了8遍,可领导还是不满意;看到同事升职,明明自己也很拼,却忍不住想‘是不是我能力不行’”。然后解释原因:“你不是不努力,是把‘努力’当成了‘自我证明’,把领导的评价、同事的眼光,都当成了‘自己好不好’的标准,越绷越紧”。
最后给实用方法,比如“每日3件小事复盘法”:每天下班前花5分钟,写下“今天我做成的3件小事”。哪怕是“按时提交了报表”“帮同事解决了一个小问题”“喝够了8杯水”。通过具体的小事,帮读者把“自我价值”从“别人的评价”拉回到“自己的行动”上,比“别在意别人怎么看”更管用。
还可以结合趋势提升内容格局,比如提一句:“现在很多人找工作,不仅看薪资,还看‘公司有没有情绪支持’;未来能帮人‘解决情绪问题+应对现实困境’的内容,会比单纯的鸡汤更有价值”。让读者觉得你不仅懂他的当下,还能帮他看到未来的方向。
做疗愈内容的核心:不是“教别人怎么活”,而是“陪别人慢慢走”
其实做疗愈赛道不用追求“爆款逻辑”,也不用堆砌华丽的辞藻。关键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想他们的痛、懂他们的难,然后用“戳中痛点的话、让他们认同的身份、能立刻用的方法”,陪他们走一段舒服一点的路。
不用怕“话题太小”。聊“睡前怎么不胡思乱想”“职场上怎么拒绝别人不内耗”“敏感的人怎么跟朋友相处”,这些小而具体的主题,反而更容易走进人心。毕竟对需要疗愈的人来说,“能帮我解决一个小问题”,比“教我怎么过好一生”更重要。

做疗愈内容的人,更像一个“同行的伙伴”:不用走在前面喊“跟我来”,只要在旁边说“我懂你,我陪你,我们慢慢走”。抓住这三点,你的内容自然会被人记住、被人需要。 (来源:DMC商业思维)

精彩评论1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25-9-24 21: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Zskangyang(掌上康养)是一家以服务康养企业、圈层、活动与全产业渠道为核心的垂直类产业线上平台。我们关注康养行业,以"链接产业价值,服务康养中国"为愿景,通过数字化平台打破传统康养行业边界。
400-123-4567
关注我们
  • 访问移动手机版
  • 官方微信公众号

Powered by 中杏云 X3.5 Licensed 掌上康养 ( 赣ICP备2025072108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