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八部委联合发力,康养产业站上风口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康养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25年,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为康养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这份政策文件,紧密围绕“健康中国2030”战略,为康养产业的升级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文件直击当前康养产业发展的三大痛点——融资难、用地难、人才缺,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力求全方位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推动康养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在融资方面,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堪称一大亮点。其利率低至LPR,这一优惠力度,极大地降低了康养企业的融资成本,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设施建设、服务提升等关键环节。一时间,金融机构纷纷响应,加大对康养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泰康、平安等险企更是敏锐捕捉到政策机遇,创新推出“寿险转护理险”模式,实现了保险产品与康养服务的深度融合,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全面、贴心的保障,也为康养产业的资金运作开辟了新路径。与此同时,不少房企也在政策的引导下,积极转型涉足康养项目,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专项授信,助力房企在康养领域开疆拓土,进一步丰富了康养产业的投资主体和发展模式。
用地难题的破解,同样为康养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政策明确,闲置校舍、党政机关用房等均可改建为养老设施,这不仅盘活了大量闲置资产,还降低了养老机构的建设成本。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允许入市,更是为康养项目的落地提供了广阔空间。安徽的“徽州康养谷”便是这一政策的成功实践,项目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农村土地资源,打造集养老、养生、休闲为一体的康养胜地,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类似的项目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充分展示了政策的强大引领作用。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康养产业也不例外。为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全国已有50余所高校增设康养专业,从源头加强人才培养。邢台等地推行“学历教育+技能认证”双轨制,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康养行业的工作需求。据相关部门预测,按照当前的培养速度,预计3年内将培养出百万专业人才,为康养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二、市场井喷:四大趋势重塑产业格局
政策的东风劲吹,市场的需求也在持续升温。疫情的爆发,让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健康消费升级的浪潮汹涌澎湃,为康养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权威机构预测,未来5年内,康养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正在加速崛起。
(一)科技赋能,智慧康养加速落地
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更是让健康监测变得触手可及。如今,市场上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产品层出不穷,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心率、血压、睡眠等生理指标,还能通过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健康建议和预警。据统计,近年来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以每年47%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在适老化改造领域,科技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智能家居系统、无障碍设施等的应用,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捷、安全。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300万家庭完成了适老化改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
(二)文旅融合,康养旅游成为新热点
文旅与康养的深度融合,催生出了康养旅游这一新兴业态。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而是更加追求在旅途中放松身心、调养身体。晋城的“跟着悟空逛古堡”项目,便是文旅融合的成功典范。借助《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出圈,晋城的古堡古建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国庆期间接待量同比激增800%,让这座城市在文旅市场中成功“破圈”。游客们在欣赏古堡美景的同时,还能体验到当地独特的文化和康养服务,实现了旅游与康养的完美结合。
腾冲则凭借丰富的温泉资源,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温泉疗休养产品,并在全国首发温泉疗休养标准,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如今,腾冲的温泉康养旅游已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平乐古镇的“春色满院”项目,将医疗服务与旅居生活相结合,打造出“医疗+旅居”的新型康养综合体。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享受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闲适的旅居生活,还能得到专业的医疗保健服务,实现了健康与休闲的双重满足。
(三)社区嵌入,养老服务向家门口延伸
在“9073”养老格局的大背景下,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正逐渐成为主流。这种模式将养老服务设施嵌入社区,让老年人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养老服务,既满足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又方便了子女的探望和照顾。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社区嵌入式养老床位需求缺口达1200万张,市场潜力巨大。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各地纷纷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北京、上海等地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浴等基础服务,还开设了老年大学、康复理疗等特色服务,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适老餐饮、老年大学等衍生业态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年增速超过35%。一些社区引入专业的餐饮企业,为老年人提供营养丰富、口味适宜的餐食;老年大学则开设了书法、绘画、舞蹈等各类课程,让老年人在学习中充实自己,结交新朋友,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四)乡村振兴,康养产业激活农村新活力
乡村,拥有清新的空气、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是发展康养产业的天然沃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挖掘自身优势,发展康养产业,实现了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的良性互动。浙江安吉的“竹林氧吧”,依托广袤的竹林资源,打造了集休闲、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康养基地,年接待康养游客达120万人次,带动了当地民宿、餐饮等产业的发展,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四川蒲江的“橘园疗养”项目,将柑橘种植与康养旅游相结合,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新鲜的柑橘,还能在橘园里享受田园风光,体验农事活动。这种模式不仅带动了农产品的溢价,使农产品价格提升了300%,还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更是为乡村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流转农村闲置土地,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了一批高品质的康养项目,激活了农村闲置资源,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掘金路径:三大投资风口解析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康养产业已然成为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众多企业纷纷入局,开启了一场激烈的“掘金”之旅。在这片充满机遇的新蓝海中,究竟哪些领域蕴含着最大的投资潜力?让我们一同深入剖析三大投资风口。
(一)高端康养社区:品质生活的新选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高品质养老生活的追求日益强烈。高端康养社区应运而生,成为康养产业的一大投资热点。复星康养的“星堡中环”项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入住率高达92%,堪称行业典范。
“星堡中环”项目引入三甲医院绿色通道,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社区内还配备了专业的医疗团队,提供24小时健康监测和护理服务,让老人安心,让子女放心。在生活服务方面,项目也做到了极致。社区提供丰富多样的餐饮选择,由专业营养师搭配膳食,满足老人的营养需求。健身、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定期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舞蹈等,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在这里享受充实、快乐的晚年时光。
(二)医疗旅游:健康与旅行的完美邂逅
医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养业态,将医疗服务与旅游体验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凭借其独特的政策优势,成为医疗旅游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里,游客可以享受到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同时还能领略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先行区实现了特许药械进口“零关税”,这一政策大大降低了医疗成本,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先行区已引进100余种国际先进的药械产品,成功开展了多项前沿的医疗技术。同时,先行区还与多家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合作,汇聚了一批顶尖的医疗专家,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据统计,先行区每年接待的医疗旅游人次以30%的速度增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三)文化康养:身心滋养的精神家园
文化康养,将文化元素融入康养服务,通过文化活动、艺术体验等方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达到身心愉悦、延年益寿的目的。故宫文创推出的“养心殿养生课程”,便是文化康养的一次成功探索。课程依托故宫丰富的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康养理念相结合,让学员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感受身心的滋养。学员们可以在故宫的古建筑中,聆听专家讲解养生知识,参与传统的养生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
敦煌研究院开发的“壁画疗愈”项目,同样独具特色。项目利用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元素,结合现代心理学和康复治疗技术,为人们提供一种独特的心理疗愈体验。在专业导师的引导下,参与者通过欣赏壁画、临摹壁画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据调查,参与“壁画疗愈”项目的人群中,90%以上的人表示在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上有明显改善。这些成功案例表明,文化康养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康养体验。
结语:
从行业数据来看,康养产业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2024年,康养产业市场规模已达12.8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15万亿,未来5年,行业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8%以上。养老床位缺口达1300万张,这意味着康养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智慧养老设备市场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年增速超50%,科技与康养的深度融合,将为老年人带来更加便捷、高效、智能化的养老体验。
站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风口,康养产业正从“小众需求”转向“全民刚需”。无论是资本布局还是消费升级,这场万亿级的产业变革已悄然开启。
文章来源: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