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么是森林康养 森林康养的概念在不同文献中不一样,可以根据具体场景选用: (一)我国定义 1、国家林草局《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定》,LY/T2934-2018把森林康养定义为: 以促进大众健康和预防疾病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环境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环境因子的康体保健作用,开展有助于人们放松身心、调节身体机能、促进维持身心健康的活动总称。 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林改发〔2019〕20号)将森林康养的概念界定为: 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 3、2021年11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布的《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林改发〔2021〕108号)中,进一步明确了森林康养的释义: 以森林景观和森林环境为背景,以森林食品、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健身、养老等活动的统称。 (二)其他国家与地区 不同国家、地区主导的“森林康养体系”与名称也略有不同。比如,森林康养在德国被称为“森林医疗”,美国被称为“森林保健”,日本称之为“森林疗法”,在韩国称之为“森林休养”,在我国台湾地区称之为“森林调养”。称谓虽有区别,但本质却是相同的。 (三)森林康养的内涵 森林康养的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 (1)以“疗”为核心,替代治疗方式; (2)以养为外延,与森林文化体验相结合 图片 二、森林康养相关概念 (一)森林疗养 森林疗养是利用森林开展的辅助和替代疗法。它不同于打针、吃药、做手术的西洋医学,个体差异大;它应用场景灵活多样,医疗和非医疗环境均可;它涉及运动、作业、心理、气候等多种疗法的合集。 (二)森林疗法 森林疗法是基于实证实验,科学利用森林浴效果,达到增进身心健康和预防疾病目标的替代疗法。 (三)森林医学 森林医学是介于林学和医学之间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属于替代医学、环境医学和预防医学的范畴,是研究森林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科学,旨在解明森林刺激带来的生理非特异性效果。 图片 三、森林中对健康有益的治愈素材 人类从森林中走来,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对森林的依赖都是不可替代的森林是促进健康生活的最佳目的地,有着许多对健康有益的治愈因子。 (一)洁净富氧的空气 如今雾霾已成为城市生活中强行存在的一部分,造成雾霾天气的细小颗粒物PM2.5,可以凭借其体积微小附着在各类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及致病病毒等有害物质上,通过屏障直接到达肺部,进入循环系统,导致呼吸系统以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而森林绿色植物的表面大多长有绒毛、或有油脂、黏液等分泌物,吸收、吸附、阻挡、滞留和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除了PM2.5还有氯气、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据报道,0.4公顷的林带,一年中吸收并同化100000千克的污染物。同时,通过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将大量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为空气提供60%的洁净氧气,这也是我们走到森林里神清气爽的原因。 (二)森林郁闭度 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将森林定义为:面积在0.5公顷以上,树木高于5米、林冠覆盖率超过10%。根据国家林草局《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定》,LY/T2934-2018要求,基地区域内森林平均郁闭度须0.4以上。一般认为,当郁闭度达到0.7时,阳光相对充足,但又不会直射到森林中,既能充分感受到森林环境,又能沐浴一定的阳光,并能使森林中的环境温度保持在合适的水平。 所以跟其他自然地比如湿地、海洋、海滨、沙漠、荒漠、草原等不同的是,森林中有树荫,比较高大的树木所提供的庇护环境,通常情况下,树冠能吸收80%的太阳辐射,这些被吸收的太阳辐射大部分用来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不会产生剧烈的升温,为长时间的户外活动提供可能,接触自然有很多优势,不过只有在森林中你才可以尽情的接触大自然。 图片 (三)安宁的绿色 颜色是任何人都通用的一种特殊符号,不同颜色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以及生理反应,色彩的明度与纯度也会引起对色彩物理印象的错觉。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森林的绿色视觉环境,会给人的心理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人在绿色的视觉环境中会产生满足感、安逸感、活力感和适应感,人们在森林中游憩,普遍会感到舒适、安逸、情绪稳定,绿色也因此被称为镇静剂。 绿色不仅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使人平静、舒服,而且还有帮助降低皮肤温度、减少脉搏次数、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等作用。对于长期生活在紧张生活中的人,可通过森林康养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调整和恢复。 (四)空气负氧离子 根据测定显示:在城市房子里有时每立方厘米只有四、五十个负氧离子,而在森林,特别是森林瀑布可达几万甚至更多。比如大围山栗木桥瀑布负氧离子含量达到85900个/立方厘米,炎陵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的珠帘瀑布,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36426个/立方厘米,瞬间峰值高达22.8万个/立方厘米。这就是长久待在都市密闭房间内,人们会觉得头昏脑胀;当来到森林、海边、瀑布等地方,大多会觉得神情气爽、身心舒畅的重要原因。 空气负氧离子它是空气中氧分子结合了自由电子而形成的。自然界的放电现象、光电效应、瀑布、喷泉等都能使周围空气电离,形成负氧离子。森林中植物光合作用及植物叶片尖端放电形成的光电效应,也是空气电离形成负氧离子的主要原因。它对神经、心脑血管、皮肤、呼吸和免疫系统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因此,空气负离子又称“空气维生素”、“长寿素”,是森林康养中重要的治愈素材,在医学中也有很多的应用,比如说烧伤的康复、伤口的康复等等。 图片 (五)植物精气 森林中的植物精气又称天然抗生素。1930年,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杜金博士(B.P.TOKN)反复研究观察发现,植物的花、叶、木材、根、芽等组织的油腺不断分泌出一种浓香的挥发性有机物,能杀死细菌和真菌,防止林木中的病虫危害和抑制杂草生长。他将这种挥发性有机物称之为植物的芬多精,其字面含义为“植物杀菌素”。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吴楚材教授领导的课题组1997年开始,历时8年研究并检测出156种植物精气的化学成分442种,主要成分是芳香性的萜类化合物。 图片 科学研究表明:植物精气中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具有杀菌、净化空气、美容护肤、消除疲劳、增强体力等功效,对人体有疗养、修复作用。人类利用利用植物精气来消毒、治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开始用香料消毒防腐。欧洲人很早就利用薰衣草、桂皮油来安神镇静,治疗神经刺激症等。19世纪,人们曾利用针叶树的挥发油进行医学消毒,如对外科手术用的肠道消毒。当时人们还知道百里香油、丁香酚、天竺油、肉桂油、柠檬油等具有杀菌作用。现在植物精气也成为森林康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治愈因子。 (六)森林的无条件接纳 森林在心理上有两大优势,一个是无条件接纳的环境,心理学中一直讲究接纳;认知和表达,很多心理问题可能都与接纳、认知和表达有关,对于某些患者来说,“说教”和“开导”也许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包容才是最可贵的。而森林正好可以提供一个无条件接纳的环境,它不会“说教”,只会包容和接纳,你可以在森林中倾诉,也可以到森林之中,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安静地发现自然和季节变化,感受森林对身体带来的改变,这样反而可能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 森林在心理上的另一个优势是自然隐喻,这是一类特殊的森林康养素材。用含蓄、间接的自然隐喻进行心理暗示,通常要比讲道理的心理干预效果好。比如说我们看到悬崖中的一棵树,周边都是岩石,大部分的树根都暴露出来,只有极少一部分树根埋在岩石里,它仍然坚强的活着,人们看到这样的“树坚强”,自身也会坚强起来。还有人用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衰败、死亡历程对应人的生老病死;用植物的伴生关系隐喻朋友圈的重要性,等等这些,都是自然隐喻的作用。 图片 (七)森林中的药草 森林中的药草资源触手可及,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药用价值。医学家使用森林中的植物和树木提取的草药来治疗各种疾病自古有之,这些草药可以用于外用和内服,可以缓解疼痛、消炎、增强免疫力等,同时减少药物副作用和对身体的伤害。比如松树在古代医学中就是常用的植物之一,传统中医认为,松针具有袪风、活血、安神、明目、解毒、止痒、去疲劳等功能,近年来,松针被广泛应用于风湿、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的辅助治疗。在森林康养中,包括松针草本茶在内的四季草本茶就是充分利用森林的植物和药草的作用。 (八)森林劳作的价值 主要体现于作业疗法,改善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比如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耐力,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等;改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如改善定向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提高自信心和获得感。 图片 (九)森林土壤 日本的研究成果发现,土壤中的微生物会影响人体肠道菌群,而肠道菌群变化又直接关联健康。比如土壤里面的微生物中含有一种有益的放线菌,它是细菌的一种,生活在土壤中腐烂的有机物质或来源于植物的物质上,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散发的泥土味,主要来自放线菌产生的挥发性萜烯衍生物土味素。许多放线菌,特别是链霉菌属放线菌,产生能杀死其他有害微生物的化合物(抗生素)。 (十)自然声响的1/f波动 城市中的各种噪声能引起大脑的疲劳和损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声环境是森林康法的有效环境因素,森林所具有的降噪功能可以形成安静的小环境,鸟唱虫鸣等优美悦耳的森林声景能让人变得镇静而放松。研究发现,森林中的鸟鸣、微风下的松涛、山涧的溪流、以及脚下落叶沙沙作响都是“1/f波动”,它与大家在愉快安静时的心跳、脑波等周期性变化节律相吻合,因而能够使人感到舒适、安全和满足。1/f波动符合人体对刺激的反映规律,使人在接受刺激的过程中不感到恐惧和紧张,反而会有轻松甚至甜美的感觉。因此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喜欢在森林环境中缓解压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人类对这些自然界声波振动的情感反应也是一种物质现象,这种最原始的声响能够激起肌体的强烈反应,从而使个体产生主观体验。在森林中旅游和休憩,倾听自然的声音,可以改善情绪状态,预防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