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康养
标题:
浅谈 | 医养结合:破解老龄化困局的中国方案 博鳌未来医院 2025年08月18日 16:42 安
[打印本页]
作者:
edit1
时间:
2025-9-24 10:03
标题:
浅谈 | 医养结合:破解老龄化困局的中国方案 博鳌未来医院 2025年08月18日 16:42 安
一 老龄化浪潮下的必然选择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3亿,占总人口比例达21.1%。这一数据背后,是日益严峻的养老难题: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资源错配,医疗与养老服务“两张皮”现象普遍。
医养结合的提出,正是对这一困局的精准回应。它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构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让老年人既能享受专业医疗照护,又能获得生活起居的贴心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总数达200万张,服务覆盖超500万老年人。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二 医养结合的“中国式创新”
图片
1.服务模式: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
医养结合打破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物理边界,形成三大主流模式:
•嵌入式服务:在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或诊所,如北京隆福医院通过家庭医生工作室,为周边养老院提供上门巡诊、急诊急救等服务,年服务量超2万人次。
•协议合作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服务内容与责任分工。例如,贵州都匀市文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院共建“331”医养集成服务模式,通过3类健康档案、3级转诊机制和1个智慧平台,实现医疗与养老的无缝衔接。
•一体化运营:医疗机构直接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如广州吉山医院医护养综合体,将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及临终关怀整合为“一站式”服务,患者满意度达98%。
2.技术赋能:智慧医养重塑服务场景
在浙江海宁,“e护康”居家智慧医养服务平台通过可穿戴设备、AI健康监测系统,实时采集老年人血压、血糖等数据,异常情况自动触发预警,并联动社区医生上门处置。该平台已覆盖超10万老年人,将急诊响应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8分钟。
迪拜健康城的案例则展示了医养结合的国际化视野。这座投资18亿美元的“医疗自由区”,汇聚了全球顶尖医疗机构与特色保健服务,通过“医疗+度假”模式,年接待患者超50万人次,其中30%为老年群体。
三 医养结合的“双刃剑效应”
1.机遇:万亿市场的蓝海
•政策红利: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将医养结合纳入国家战略,提出到2029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市场需求:据预测,2030年中国医养结合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其中康复护理、慢病管理、安宁疗护等细分领域增速超20%。
•社会效益:医养结合模式可降低30%的重复住院率,减轻家庭医疗支出负担,同时创造护理、康复、健康管理等新职业岗位超500万个。
2.挑战:破局需多方协同
•资金缺口:医养结合机构前期投入是普通养老机构的3倍,且盈利周期长达5—8年。
•人才短缺:全国医养结合机构护理人员缺口超200万人,具备医疗、护理、康复复合技能的人才不足10%。
•政策壁垒:医保报销范围有限、土地性质模糊、跨部门监管协调难等问题,仍制约着医养结合的规模化发展。
四 未来:从“试点探索”到“体系重构”
1.政策深化:构建长效支持机制
•完善医养结合机构医保准入与报销政策,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项目纳入医保目录。
•推广“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模式,通过土地划拨、税收减免、运营补贴等政策,降低机构运营成本。
•建立全国统一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
2.技术驱动:打造智慧医养生态
•推广5G+远程医疗、AI辅助诊断、机器人护理等技术,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
•建设国家级医养结合大数据平台,实现健康档案共享、服务资源调配、质量监测预警等功能。
3.社会参与: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医养结合项目建设,引入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
•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社区、家庭形成“四方联动”机制,构建15分钟医养服务圈。
•加强医养结合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与接受度,消除“医养分离”的传统观念。
五 结语:医养结合,不止于养老
医养结合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有尊严地老去”。它不仅是应对老龄化的技术解决方案,更是一场关于生命质量、社会公平与人文关怀的深刻变革。当医疗的温度与养老的深度交织,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有希望的未来——在那里,衰老不再是恐惧的代名词,而是生命完整性的自然延续。
来源:博鳌未来医院
欢迎光临 掌上康养 (https://www.zskangy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