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康养

标题: 医养结合服务——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 [打印本页]

作者: edit1    时间: 2025-9-24 09:30
标题: 医养结合服务——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
    不管你是否承认,我国已经全方位、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近些年大家经常听到“医养结合”这一名词。那什么是”医养结合”呢?为什么要“医养结合”?“医”和“养”又是怎样结合的呢?
    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一下“医养结合”的相关小知识。


    医养结合的背景
    随着全球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加之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和世界都在迎来加速的老龄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达18.7%,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老年人慢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负担增加,包括对医疗的依赖增大、对专业照护需求增大、对康复护理要求高。综合医院人满为患,老人“压床”现象使原本紧缺的优质医疗资源更加紧张,分级诊疗模式无法体现,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而传统养老模式,养有余而医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医疗需求。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相结合,成为中国养老近年来思考和发展的重点。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这一时代考题,国家和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提出要构建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1年5月31日召开的应对人口老龄化会议更是提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这意味着医养结合已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国家的一系列举措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就是为老年人谋幸福,实现健康老龄化。


(, 下载次数: 0)


    医养结合的概念
    医养结合是指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在日常养老、生活照料的基础上,提供所需的医疗卫生相关服务。医养结合将老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它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为老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临终期安宁疗护等一体化的健康与养老服务。
    医与养怎么结合
    “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养”包括的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


    “医养结合”的形式有以下四种
    (1)医养型。以医为主的医养结合模式,通常以医院为依托,面向刚需老人提供专业照护功能。收治对象为失能半失能、失障半失障的老人、患慢性病需要长期间断或不间断进行慢病治疗的老人、各种疾病后需要康复功能锻炼或理疗的老人、长期卧床引起的压力性损伤或其他慢性伤口需要处理的老人、终身带管的老人、残障老人、临终病人等。常见类型有综合医院设养老床位、护理机构附属于综合医院等。
    (2)护养型。以养为主的医养结合模式,该形式的服务机构为具有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医养结合护理院,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更注重“护理”,收治对象为慢性病易复发的病人,长期留置导管的老人,需要长期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的老人,空巢老人和需照护的老人。
    (3)疗养型。通常以养老社区/公寓为依托,配套二级及以下医院,满足社区老人日常看病和急救的需求,收治对象为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的老人,空巢老人,退休干部,患有慢性病需要不间断地监测、护理和管理的老人。
    (4)居家型。该形式通过家庭医生或家庭护士签约实施,主要针对社区及居家老人。由社区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或签约家庭医生、家庭护士进入老人家中进行定期咨询、监测,对老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测、慢病管理以及开展家庭病房的医养结合服务。
    襄阳第五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中心依托医院所有临床科室,为入住老人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制定专属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方案。如遇老人需要医疗救治或突发紧急情况,医护团队能在第一时间为老人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医疗救治,弥补了传统养老机构的医疗短板,满足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的双重需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推进医养结合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专业规范、方便可及、综合连续的健康养老服务,才能让老年人享有更幸福的晚年。
来源:公众号襄阳五医院







欢迎光临 掌上康养 (https://www.zskangy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